亚冠赛场的溃败与联赛中北京国安与对手的激烈冲突,再次将中国足球推至风口浪尖。这些看似独立的事件,实则共同指向一个沉疴宿疾的系统性问题,而中国足协作为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,其责任账单已然清晰。
溃败与冲突并非偶然,它们是长期以来联赛治理失序、竞技水平徘徊不前的必然产物。俱乐部在亚冠赛场上竞争力日渐式微,暴露出的是国内联赛“虚假繁荣”下真实实力的缺失。高投入并未换来与之匹配的竞技成果,反而催生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。赛场内的暴力冲突,则是这种浮躁情绪最直观的体现,是规则权威弱化、赛风赛纪管理不力的直接后果。
在这一系列乱象背后,中国足协的责任无可推卸。其首要责任在于发展战略的模糊与摇摆不定。联赛是国家队和俱乐部发展的根基,然而足协在政策制定上往往缺乏长远性和连续性。朝令夕改的规则,如外援政策、U23政策等的频繁调整,严重干扰了俱乐部的长期稳定建设,使得球队无法在一个可预期的健康环境中规划发展。这种短视行为,导致俱乐部将资源更多地用于应对政策变动,而非扎实提升竞技水平。
其次,足协在联赛监管与纪律处罚上的不力,是赛场乱象频发的温床。对违规行为处罚不及时、不严厉,使得规则失去应有的震慑力。“息事宁人”或“法不责众”的处理方式,无形中纵容了某些俱乐部和球员的侥幸心理,导致赛场纪律松弛,冲突事件屡禁不止。公正、严明、高效的纪律体系是职业联赛的基石,而这正是目前所严重缺失的。
再者,对于中国足球的核心痼疾——青训体系薄弱和人才断层问题,足协也未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案。国家队的水平上限由顶级球员决定,而联赛的整体水平和健康度则由深厚的人才储备决定。没有可持续的人才产出,国家队的成绩和俱乐部的亚冠竞争力便是无源之水。足协在构建全国统一、高效且与职业联赛紧密衔接的青训体系方面,工作仍远远不够。
要清算这份责任账单,中国足协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。它需要从“管理者”真正转向“服务者和引导者”,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改革决心与行动力。这意味着必须制定清晰、稳定、符合足球发展规律的长远规划;必须建立绝对权威、公正透明的监管和处罚机制,重塑联赛秩序;必须倾注核心资源,构建一个能持续培养高质量青年才俊的青训系统。
中国足球的问题积重难返,每一次的溃败和冲突都是一次刺耳的警报。足协是时候直面这份沉重的责任账单,用专业、担当和远见,给出一个真正能让球迷看到的未来了。否则,类似的剧本只会一次又一次重演。